制药工程专业介绍

制药工程专业介绍

“制”行天下,“药”动未来!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专业概况:本专业前身是1994年设立的化学制药专业,1998年更名为制药工程,为山东省首个制药工程专业。2012年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24位,位列2022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19位,专业排名进入全国前10%。自1994年建立以来,青岛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2480名德才兼备的制药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海外优青1人,省(海外)优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导6人,硕导17人,专任教师中88%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学科实力强劲:本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药学学科,拥有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化工过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过程与装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和教学平台,以及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12年获批制药工程(目录外)博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所属的化学、工程学学科均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研究特色鲜明,成果显著:本专业在药物合成、新药创制与研发、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等领域形成了多个研究团队和特色研究方向。(1)李金恒教授团队聚焦药物合成及其修饰研究,为药物、天然产物绿色、高效合成提供新途径;(2)

文本框: 李金恒教授团队,药物合成及其修饰研究

雁涛教授团队致力于新型纳米生物医药制品开发,为癌症诊疗、基因编辑与递送、骨组织再生与修复带来新可能;(3)宿烽教授团队专注新型可降解高分子药物载体研究,提出药物递送新策略;(4)朱兆友教授团队攻克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清洁化生产技术难题,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做出积极贡献;(5)夏亚穆教授团队致力于小分子药物新型合成方法和药物绿色合成工艺研究,为抗肿瘤、抗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新策略和途径;(6)张媛媛教授团队致力于新药、仿制药开发及生

 




                   

                             张媛媛教授团队,新型抗贫血药多糖铁获新药证书

 


 

                          张传亮副教授团队,靶向PTP1B新型长效抗T2DM候选多肽药物分子发现





物催化的手性药物及中间体合成,主持研发的新型抗贫血药多糖铁获新药证书并实现产业化;(7)张传亮副教授团队致力于基于靶点的长效化多肽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和生物学研究,解决多肽药物研发的痛点问题。

李雁涛教授团队,基因转染制剂的合成及细胞表达


宿烽教授团队,pH响应性纳米复合凝胶双药共载体系抗肿瘤研究


3年,承担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9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及国际专利30余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获奖2项,省级在线联盟开放课程4

 

夏亚穆教授团队,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子AD-NU的设计合成及其DNA损伤机制研究


人才培养理念先进: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480余人。以 OBE人才培养理念和“新工科”建设标准为引领,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高素质人才。



 

 

   学科竞赛成绩斐然:3年,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奖90余项,代表性获奖包括国家级大创立项6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山东省大创立项8项,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及三等奖共6项、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


就业深造前程锦绣:本专业已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升学率保持在60%以上,居全校前列。制药行业是阳光产业,包括高新技术密集的生物制药和不断创新的化学制药及药物制剂等,就业前景稳定且长期向好,待遇优厚。毕业生可在各类制药企业、医药公司、药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与技术管、质检监督和药品营销等工作。还可在生物发酵、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就业,就业面广。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